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宋菊麗 毛志遠)如何讓小區居民從陌生到熟悉,從“事不關己”到“主動參與”小區治理,是城市小區發動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生活的關鍵所在。宜昌市西陵區窯灣街道茶庵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瞄準筑堡工程切入點,引導居民從“陌鄰”變為“睦鄰”,推動建設美麗家園,將一個昔日“臟、亂、差”的小區,建成了一個“美、潔、暢”的家園。
凝聚一條心,以同心同向引領共建方向
茶庵社區基礎設施較薄弱,且外來居民占1/3,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不太高。為引導居民從“看客”變為“主角”,茶庵社區堅持匯聚文化共識、需求共識、價值共識,走好同心共建之路。
茶庵社區廣泛收集老物件、老照片等有時代印記的物品,打造村史館和屈子堂,邀請鄉賢宣講茶庵的歷史變遷,共憶創業之路,凝聚共同奮斗精氣神。組織小區居民手繪睦鄰墻、征集名人家訓,打造社區好人館,宣揚道德楷模,引導居民崇德向善。通過安居樂業、團結和諧等一系列主題文化植入,共同締造“守望相親、和諧溫馨”的美好家園。
茶庵社區黨員和居民代表挨家挨戶上門訪談,從家長里短中捕捉居民需求點。社區干部上門入戶開展民情大走訪,訪談1800名居民和35家商戶,匯聚居民需求共8大類31項小類,確定共建項目,把自上而下的“派單”變為自下而上的“點單”。
茶庵社區發動小區能人和居民代表集
思廣益,重新修訂居民公約,形成共同規范。以“一居一特”“一居一品”為抓手,培育“茶庵·家安”文創品牌,以情感紐帶增強居民歸屬感。邀請轄區居民代表擔任筑堡工程觀察員,通過列席會議、走訪入戶等方式,收集群眾建議和意見。
合成一股力,以資源優化推動力量強化
為解決“資源多、手段少”“力量散、整合難”的問題,社區黨組織扮演好觸媒者、組織者、協調者等多元角色,凝聚共同締造的合力。
茶庵社區依托社區“大黨委”,建強“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組建3個小區黨支部,完善“四長兩隊”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設立19個樓棟長、47個單元長,確保社區工作者“認得到人、敲得開門、說得上話、托得了事”。今年以來,組織市、區兩級下沉黨員干部開展結對認親、入戶連心等活動32次,走訪轄區群眾1376戶,化解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30余個。
茶庵社區整合轄區注冊志愿者880人,組建老中青幼多層次共7支志愿者服務隊、3支應急突擊隊,常態化開展文明創建等志愿活動,營造“全民動員,人人參與”的志愿服務氛圍。堅持“服務場所最大化、辦公場所最小化”,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遷到小區,匯集快遞驛站、小區藥房等便民場景,打造高品質15分鐘生活圈,確保服務做到家門口。
茶庵社區聯合三峽大學推進社校共建,開展文化墻繪制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為高校青年施展才干搭建平臺。依托包聯單位籌集資金4萬余元,興建兒童游樂設施。引進三峽青少年科學教育發展指導中心等市場主體入駐,打造“青創嘉年華”“家庭幸福驛站”等一批社區品牌項目,為居民提供創業就業、養老托育等服務。
協同一起干,以共同締造促進共建共享
茶庵社區推出協商共議、黨群共辦、民主共評的共建共享模式,形成齊心協力干的生動局面。
茶庵社區完善“黨群連心站”“協商議事廳”“睦鄰文化長廊”等協商議事陣地,積極發揮樓棟長、單元長的“關鍵少數”作用,引導他們成為居民自治“大管家”,組織開展“場壩會”“茶話會”,圍座談、拉近聊,把居民反映的難事找出來。對亂牽亂晾、飛線充電等反映強烈的問題,實行“一事一議”、民主協商、多方聽證,小區增設了450米長的晾曬區、可供300輛電動車停車的電動車棚。
茶庵社區黨員干部帶頭,發動大家變“你們干”為“我們干”。停車難、環境差是茶庵社區的“疑難雜癥”,茶庵社區老黨員帶頭組織,對小區進行綜合改造,建文化活動廣場,鋪設草坪公園。為解決部分居民吃水難問題,通過社區向上爭取等方式,落實了項目改水資金,增設3D打印泵房,解決了200余戶居民的飲水難題。
茶庵社區把居民“怎么看”作為社區工作“怎么樣”的首要標準,健全居民及時評制度,完善“評價、改進、反饋”的工作閉環,針對性提升工作成效,群眾參評率、滿意率均達90%以上。精心設計“民評民說”懇談會、隨機調研等多種評估形式,開展“實事項目亮曬評”等活動,評選共同締造優秀典型,激發居民共建共享內生動力。
征稿啟事:為貫徹落實省委關于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的部署精神,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開設“共同締造”專欄。欄目組將持續對通過《荊楚問政》《民生熱線》平臺辦好實事的典型案例進行采訪報道。同時,歡迎百姓將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留言告訴我們,也歡迎全省各單位將“共同締造”的具體案例、切實舉措、心得體會、探索經驗,分享給我們。我們將通過此專欄,聚焦全省各地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典型案例,通過帶溫度、接地氣的新聞,生動反映各地各部門從群眾可見可知可感的實事小事做起,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發動群眾“一起干”的暖心舉措和實際成效。
投稿郵箱:2815433597@qq.com 咨詢電話:027—88567717